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的当下,惠州市惠城区正以创新形式掀起垃圾分类宣传热潮。近日,惠城区城管执法局精心策划拍摄垃圾分类职务体验实景视频与科普视频,通过沉浸式职务体验实景记录与盲区科普,多维度展现垃圾分类工作日常,以“志愿视角”带动全民参与,让绿色生活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爱城驹”,这一极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名字由惠州本地乡言“爱城区”谐音而来,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爱城”灵感源自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对城市的热爱之情;“驹”取自《诗经·小雅·白驹》,寓意惠城区垃圾分类志愿工作队伍广纳贤才长红配资,如骏马般奋勇向前,立志成为惠州市垃圾分类志愿工作的排头兵。
自去年11月“爱城驹”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超40场,30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区8个街道,足迹遍布惠城的大街小巷。他们不仅是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绿色生活理念的践行者。志愿者们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5000份,物资超3000件,覆盖居民超1.2万人次,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拍摄的垃圾分类职务体验实景视频,延续“真实体验”模式,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志愿者工作日常。镜头中,主播跟随“爱城驹”志愿者开启桶边督导体验之旅。体验前,志愿者分享了垃圾分类知识熟记的重要性,直言志愿者工作也需“最强大脑”,只有自身专业,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拍摄中,志愿者与主播的对话生动展现了他们坚守岗位、热情科普的奉献精神。而在社区宣传工作方面,“爱城驹”志愿者还不定期开展入户宣传,已累计深入384个小区、超4000余户家庭,将垃圾分类知识送进千家万户,确保宣传工作扎实到位。
长红配资
“爱城驹”志愿者的工作远不止于此。他们还是垃圾分类线下活动的“组织者”与“创意策划师”。从活动中的垃圾分类宣传展位,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商圈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他们累计覆盖商圈商户超150家、校园师生超300人,在“经营场所”与“教育阵地”种下分类种子,形成“商户主动分、学生带头分”的良好风尚。
拍摄中,志愿者与主播一同参与和商圈、学校对接活动事宜,面对合作方的各种疑惑,志愿者们耐心解答,细致准备活动细节、物料,精心规划流程,充分展现了工作背后的繁琐与志愿者们的专业、耐心。在今年中海环宇天地举办的“垃圾分类始于心,志愿服务践于行”志愿者招募活动中,吸引了近50人加入,覆盖市民群众2000余人。
在活动策划上,“爱城驹”志愿者以广场、商场为“主阵地”,搭建“宣讲+互动”平台,创新推出“游戏化”宣传模式,让垃圾分类知识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趣味十足的游戏,吸引众多居民踊跃参与,极大激发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助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和社会文明水平提升,让“爱城驹”成为惠城垃圾分类的闪亮名片,引领更多人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推广长红配资
一直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