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的核心作用是通过调控轴承钢的内部组织实配网配资,显著提升其硬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同时保证一定韧性,以满足轴承承受高载荷、高转速和抗磨损的核心需求。
具体影响可分为关键热处理工艺对应的性能变化:
1. 淬火+低温回火(核心工艺):这是决定轴承钢最终性能的关键步骤。
- 硬度与耐磨性:淬火使钢中形成马氏体组织,大幅提高硬度(可达HRC 60-65)和耐磨性实配网配资,能有效抵抗轴承滚动和滑动时的磨损。
- 强度与疲劳性:低温回火(通常150-200℃)可在保留高硬度的同时,降低淬火内应力,形成回火马氏体,显著提升接触疲劳强度,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 韧性:会使钢的韧性有所降低,但通过合理工艺控制,可保证轴承在服役中不发生脆性断裂。
2. 预备热处理(如球化退火):主要为后续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 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便于轴承套圈、滚动体的成型加工。
- 获得均匀的球状珠光体组织,为后续淬火时获得细小、均匀的马氏体组织奠定基础,避免最终产品出现组织缺陷。
3. 稳定化处理(如时效处理):
- 消除轴承在淬火回火后仍残留的微量内应力,防止轴承在长期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因应力释放而发生尺寸变形实配网配资,保证轴承精度稳定性。
发布于:河南省一直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